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
  •      新闻       [PC版]

  平凡的救助,伟大的母亲<系列报道之十>张雯

    她们是一群平凡的母亲,在茫茫人海中,你都很难记住她们的名字和笑容,但她们用她们不平凡的行动给我们诠释了一曲曲伟大母爱所组成的雄伟壮歌!

    母亲!您用您温暖的怀抱乳养、包容、守护着您的儿女,奉献着您的生命!

在您的节来临之际,我们无以回报,仅用一个个母亲的故事来向我们的母亲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妈妈!您辛苦了!

 

 

 

    张雯,1966年出生于江苏常熟。5岁时开始在北京生活,因此口音中带着明显的京腔。198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张雯成为了一名记者。然而,一次偶然的孤儿院探访,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如今,她的官方身份是中国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希会)的执行主任兼理事长、国际儿童希望组织副总裁,同时也是取得职业资格的专业社工。

  早在1992年,张雯就开始从事孤儿领养工作,4000余名中国福利院孤儿在国际儿童希望组织的帮助下找到了新的家庭。但是,细心的张雯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成为孤儿,是因为患病被弃。考虑再三,她决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家长一起救治患病儿童。在张雯的领导下,2001年中国儿童希望基金工作部成立,并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贫困患病儿童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约5000名患儿。

  辞职专心救助孤儿

  19926月,张雯还是一名记者。老家常熟孤儿院的一次探访,让她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自那时起她才意识到,福利院的孩子非常需要帮助!

  1992年底,她毅然辞职,开始专职从事孤儿领养工作:参与创办国际儿童希望组织,帮助外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攻读社工学硕士学位,以更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孤残患病儿童救助和领养工作中;创办中国儿希会,设立基金帮助孤残儿康复……20年来,经张雯帮助的孤儿已不计其数。

  收养三个孩子

  目前,张雯已是五个孩子的妈妈,其中有三个是她认养的孤儿。

  谈到认养的孩子,张雯百感交集。在收养第一个孩子云云(化名)一年后,张雯就怀孕了。当时,性格比较内向的云云经常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有没有给她买保险、以后会不会让她搬去地下室住、是不是要她来照顾小孩等等。张雯经常被问到哭笑不得,但她理解云云的焦虑——因为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云云对妹妹的出生充满了未知的恐惧。但是,当妹妹琴琴(化名)出生以后,云云和妹妹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张雯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他们兄弟姐妹,让他们在相处中分享爱和生活中的快乐。 

呼吁普及儿童医疗保险
  每当看到一个孩子有了幸福的家庭,或者某个患病的孩子得到救治而康复,张雯都会特别开心。然而,张雯也深深地明白,组织或个人的救助,对于庞大的患病孩子群体来说,永远都是杯水车薪。如果国家能全面推行儿童医疗保险制度,每个孩子每年交100元保费,那么就能保到17万,那基本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费用就有了。
  为了尽快促进这件事,张雯已经连续三年委托全国人大代表递交议案,呼吁在全国推广北京和上海试点的儿童医疗保险普及制度。
  爱心档案
  小爱爱的母亲患有罕见的妊娠脂肪肝,在生下她之后,经抢救无效去世了。失去妈妈的小爱爱同时又被确诊为食道闭锁,急需手术。巨大的医疗费缺口,让一筹莫展的父亲甚至曾有了放弃的念头。幸运的是,爱爱得到了儿希会团队的救助。由于爱爱太小了,经过几次抢救,所有治疗费用花掉了接近15万。这些钱都是张雯带领着团队人员四处奔波,想尽一切办法募集到的。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爱爱已痊愈,被父亲带回四川老家。

(文章来源:新快网http://news.xkb.com.cn/guangzhou/2012/0118/181070.html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